日前,長達1054頁、備受爭議的“芯片和科學法案”相繼在國會參眾兩院獲得通過。這項法案經歷多次修改調整,最終被命名為《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》,待美國總統拜登8月9日簽署后正式成法。
美國彭博社8日稱,拜登將于當地時間周二正式簽署《芯片和科學法案》。該法案將提供約527億美元的資金補貼和稅收等優惠政策,以吸引各國芯片產業轉移到美國去,同時限制接受美方補貼和優惠政策的公司在中國投資。除對芯片產業補貼外,該法案還包括對前沿科技的研發進行撥款,涉及資金共高達2800億美元。
《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》是美國民主、共和兩黨在國會參眾兩院長期博弈后折中妥協的產物。2021年6月,美國參議院通過規模2500億美元的《美國創新與競爭法》,欲借此加強本國科技研發并同中國競爭,但該法案在眾議院被擱置。今年2月4日,美國眾議院通過了《2022年美國創造制造業機會和技術卓越與經濟實力法》(即眾議院版本的《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》);3月28日,美國參議院通過《2022年美國為制造業、技術領先地位和經濟實力創造機會法案》(即參議院版本的《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》),該版本包括《芯片和5G緊急撥款方案》、《無盡前沿法案》《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》《確保美國未來法案》以及《應對挑戰法案》等龐雜的內容。在此背景下,參眾兩院需要進行談判,消除兩個版本法案分歧,推出雙方認可的折中版,才能最終送交總統批準。7月27日至28日,參眾兩院通過了2800億美元規模的《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》。
國際社會注意到,在所謂的“芯片和科學法案”中,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華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。這將對中美正??萍己献鳟a生嚴重負面影響,并將扭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、擾亂國際貿易。
分析人士認為,美國國會推動的所謂“芯片和科學法案”,違背了基本的市場規律,動用政府力量強行改變半導體領域的國際分工格局,強迫半導體企業在中美之間“選邊站”,將對全球半導體企業的預期和計劃造成干擾,扭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,進而破壞世界經濟。
為此,不少有識之士呼吁,美方法案的實施應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,符合公開、透明、非歧視的原則,有利于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,避免碎片化。
打壓中國芯片科技企業、脅迫臺積電等芯片巨頭赴美投資設廠、試圖組建“芯片四方聯盟”小圈子……美國一系列“筑墻”“脫鉤”的做法,充斥著霸權邏輯和冷戰思維,可以說是嚴重擾亂全球芯片供應鏈。